独家 | 以疫情为契机,加速“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赠健康教育报告)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编者按
2020年3月4日,“健康智荟”学术思想平台举行首次“学术战疫”公益圆桌会,邀请到刘庭芳(医疗管理学)、王晨光(卫生法学)、韩布新(心理学)、石琦(健康教育)等4位不同学科专家进行了在线分享,与数百位经过实名认证的研究人员在线互动。本期刊登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石琦研究员的分享。
关注“健康智荟”本公众号,在对话框输入“调研报告”,可免费阅读由国家信息中心等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公众认知与信息传播调研报告》。
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行动是一次
可以载入史册的全民健康促进行动
本轮抗疫行动有以下几个特征:
1.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行动(以下简称“抗疫行动”)很好的实施了“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方针。
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促进重要行动领域之一,也是我国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的重要内容。2016年“8.19”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之后,“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成为我国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新的内容,近几年逐步在全国推广落实,特别是健康中国行动,充分体现了“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核心要义。
这次抗疫行动,我国最高领导层坚强领导,从中央到地方,防联控机制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时间采取行动,与疫情赛跑。这是对人民群众健康高度重视的最好体现,围绕疫情防控,各部门都行动起来,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由于传染病的特殊性,和公共卫生问题的社会性、政治性,我们看到“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可以得到很好的实践应用,而且,疫情防控使卫生部门以外的部门,更加认识到健康问题不仅仅是公共卫生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2.全社会形成防控疫情的支持性环境。
从各级政府,到卫生健康界、社会各届,乃至每个家庭和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份子,都积极行动起来,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可以说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对防控工作的支持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
3.以社区为基础的防控行动得到空前强化。
防控工作落实细落小落实,其实是体现在基层,以县为单位,划分为城乡社区网格,拉网式排查,不漏掉一人。我们常说城乡社区是卫生健康工作的基础和平台,在抗疫期间,这种基础和平台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4.强化个人的防控知识和技能。
这对于控制疾病传播非常重要。通过大规模、全方位、无死角的科普知识和技能宣传,让每个人了解并掌握预防疫情传播所应具备的技能,做好个人和家庭防护,才能有效防止在人与人之间的疫情传播。这个强化个人能力的过程也是提高公众健康素养水平的过程,尽管平时我们健康教育人员也在不遗余力地做提高公众健康素养的宣传教育,但是效果不尽明显。每当重大疫情发生之际,群众主动关注疫情防护知识,这时的健康教育才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
5.公共卫生系统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尽管我们确实不愿意看到发生这样的疫情,客观地说,危与机关存,在这样的时刻,人们的确提高了对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以及对包括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在内的公共卫生系统的重视。
为什么说本轮全民健康促进行动可以载入史册?
因为这次中国的抗疫行动展现出的强大制度优势、组织动员能力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也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和一些国家的充分肯定。最高领导人说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那么这场轰轰烈烈的全民健康促进行动给我们哪些提示呢?
首先是始终坚持“健康优先观”,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优先地位。无论在平时,或是在疫情期间,能够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健康放在第一位,作为制定各项经济社会政策的优先考虑。地方政府能出台有利于健康的公共政策,坚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方针,把疫情防控的部门合作经验很好地保持和发扬。
其次是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无论是疫情信息发布,还是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准确应对疫情,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第三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也就是将相对薄弱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成既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又能在平时保持相对完备的人员队伍、工作能力和工作装备的现代化体系。国家在这方面已经有所考虑。这里,我想重点提的就是要加强卫生健康宣传教育机构和人员的能力建设,更好的服务于健康中国建设。为什么这样提,下面我重点分享一下疫情防护期间的宣传教育情况。
疫情防护知识和技能健康教育情况
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是公众能够直接感知到的一项工作。在这次疫情防控过程中,卫生健康系统四项工作齐头并进,一是疫情防控知识和技术宣传教育,二是病毒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三是患者的救治,四是相关科学研究。29个省、区、市的4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市和湖北省各地市,医院人员所展现出来的救死扶伤、大爱无疆职业精神令我们泪目。与此同时,各级疾控人员也昼夜不断地检测病毒、做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每一个密切接触者。各个科研机构紧锣密鼓地开展检测试剂、疫苗、药品等的研发。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公众健康教育。
1.首先是谁在做疫情健康教育?
这是一场全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所以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是,有能力做健康教育的机构和个人都在想方设想做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因为此刻公众最关心、最需要的就是如何才能做好疫情防护。
首先行动起来的是卫生健康系统。湖北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最早开始大规模的宣传教育,制作发布了大量各类疫情防护产品,包括视频音频宣传品、海报等文图宣传品。国家卫生健康委及其所属事业单位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发挥各自优势,根据疫情变化情况,不断向社会发布各类宣传教育信息。
截至3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所属“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共发出276条疫情科普信息。中国疾控中心、包括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在内的宣传口的单位,也是不遗余力、各尽所能,充分发挥国家队的作用,向公众及时传递权威的信息。很多媒体转载或编发的健康教育信息是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及其相关单位的信息采取不同形式制作的。可以说,“国家队”为疫情防控健康教育提供了信源。
这里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以下简称“宣教中心”)的主要工作,宣教中心专门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下设宣传组,充分发挥宣教中心在视听文图方面的宣传力量优势,建立起在一套融媒体宣传教育机制,打破部门界限,把中心7个主要业务部门全部纳入宣传组,共同策划宣传选题、表现形式,发挥各自优势承担制作任务。
截至3月4日,宣教中心与快手、新华号、抖音、喜马拉雅、西瓜视频等平台合作,共发布的短视频89部,其中有7部点击量超过1000万,最高一部点击量4621万,多部作品被健康中国、央视网采纳推送。发布抗疫宣传海报、一图读懂等图文作品46部,制作播放3期央视一套《人口》栏目节目、3期央广《生命对话》广播节目,与快手、腾讯、百度、阿里等平台合作4期网络直播节目,收视率均超过280万。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卫生健康领域专家,成为健康的主力军。医务人员做健康教育更具权威性,效率更高,老百姓更信。这在国内外都是有科学证据的。
各大主流媒体、商业媒体、自媒体为疫情健康教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符合媒体的特点和规律性。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和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院所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公众认知与信息传播调研”报告显示,中央主流媒体获得高度认可,如人民网、新华网、腾讯网位列前三,新闻客户端满意度人民日报、腾讯新闻、新浪新闻排名前三。
这也提示我们专业健康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学会充分利用各类媒体来放大我们的声音,让更多人受益。(关注“健康智荟”本公众号,在对话框输入“调研报告”,可免费阅读本报告)
2.疫情健康教育的受众是谁?
答案是有阅读能力的所有人。一般来讲,网络新媒体受众以年轻人为主,传统媒体受众以中老年人为主。对于不同人群应进行更加精准的分众传播,如对职业人群如何在办公环境做好防护的宣传备受关注,如何在购物时做好防护,青少年在开学前和开学后如何做好防护,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如何做好防护等。这次疫情防护健康教育在分众传播方面精彩纷呈,各类主体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宣传教育。
3.疫情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最受关注的是个人防护知识和技能。群众还普遍关注政府部门的疫情数据和各类防控政策信息。反映卫生健康工作者职业精神健康的信息也倍受关注,也成为我们宣传的重点。
4.公众获得健康教育的渠道是什么?
手机是疫情信息获取的最主要载体。中国网民规模目前是8.54亿,互联网普及率61.2%,手机网民规模8.47亿,手机上网比例99.1%。95%的公众至少会利用一种网络媒体获取疫情相关信息,其中公众获取疫情信息95%都是通过手机实现,说明移动网络成为了疫情信息传递的关键通道。
与此同时,电视这一传统信息载体也起到了重要作用,52%的公众通过电视获取信息,9%通过广播获取信息。不能忽视的是,基层群众是特别有创造力的,采取了很多接地气的宣传方式,如大喇叭、横幅和墙体标语等。
5.什么形式的健康教育更受欢迎?
从我们宣教中心的经验来看,短视频是最受欢迎的传播形式,短视频信息量大、知识点可以说清说透,也易于通过手机等移动端进行广泛传播。另外,通过影视界名人开展健康教育也会引起公众更加关注。比如:宣教中心邀请佟丽娅、张晓龙、悦悦等演艺名人开展短视频宣传,点击量偏高。创作时注重趣味性也非常重要,如张晓龙的视频中台词有一句“太医也要戴口罩”,把他饰演的角色与现实结合起来,增加可看性。
6.疫情健康教育的效果如何?
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健康教育工作也是技术含量非常高的一项工作,绝不仅仅是发发宣传材料、播放一些宣传视频,获取健康知识仅仅是一个开始,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促使人们改变健康观念、改变不健康的行为,从而树立起科学健康观,养成健康的行为方式。所以说,健康教育是改变思想、改变行为的一门学问,可以说是天下第一难的学科。因此,评价行为形成和行为改变和由此带来的健康结局的影响,才是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
目前我们有一些关于过程评价的信息,如收视率、点击量等,但是群众是否真正理解并应用了这些知识和技能,仍然缺乏有效的评价手段和相关数据。我们可以感知到的是戴口罩这项措施普遍落实较好,洗手也普遍执行的较好。通过这次疫情的考验,个人基本卫生防护技能肯定有所提高,这也符合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公民健康素养影响的规律,凡是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维度的健康素养水平就会有所提高。
抗疫行动对未来
健康教育体系的启示
《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联合评估报告》中对其他国家的建议中提出“加大疫情宣传教育力度,普及病毒防控知识”。报告中没有对中国的宣传教育工作提出建议,由此可以推断,联合评估专家组对我们的宣传教育工作是满意的。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几点提示:
一是构筑合理分工的健康教育体系。健康素养的提升是个长期的过程,也因为这一特点,使得短期的投入可能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导致决策层通过忽视它的重要性和长期性。我特别想提的是要加强学校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打好基础,从小养成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这一点至关重要。对医学院校学生,要把健康教育做为重要的必修课,而不是可有可无的选修课。
二是在今后的卫生健康宣传教育工作中,仍然要不断加强专业宣传教育机构和工作人员能力。尽管健康教育“国家队”付出许多努力,但是无论是从宣传内容科普性、还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今后要充分利用融媒体传播,满足公众的健康需求。
三是希望能够继续充分发挥医务人员和各类专业媒体的作用,放大宣传的声音。专业宣传教育机构可以作为桥梁,协助政府部门组织、协调各方。加强对医务人员做健康教育的培训和考核工作,也要通过宣传主管部门,对专业媒体做健康科普开展培训和考核,激励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人群多做健康教育。
四是加强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尽管很难,但是要不断去探索和尝试,从过程评价到结果评价,都要不断去探索方法和途径。
关注“健康智荟”本公众号,在对话框输入“调研报告”,可免费阅读由国家信息中心等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公众认知与信息传播调研报告》。
石琦 | 作者
梁嘉琳 | 责任编辑
龚子怡 | 视觉设计
读者留言墙
3月5日,“健康智荟”刊发文章《政府信息公开:应当如何向民众公布疫情数据?》读者留言如下:
本文作者认为数据可以共享给获得授权的第三方开发者,而不是直接共享给公众。公众看到的是可视化的数据呈现,这是经过筛选、加工的,不是原始数据集。
梁嘉琳
读者
监管部门对第三方开发者没有办法把控。疫情期间,对密切接触、疑似感染者进行隔离管理产生的流行病学数据,大部分是用户身份和轨迹数据。用户身份信息,恰恰是用户隐私数据贩卖“黑色产业”的高危地带。
目前,地方政府即便开放疫情信息的数据集,对疑似感染者、密切接触者的信息也是匿名的。
梁嘉琳
读者
要知道,国内某一线电商平台对单个用户采集到的数据维度超过5000个,某一线社交平台采集到的数据维度更是超过1.2万个。假设一家数据分析公司拿到了个体的流行病学数据,即便数据进行脱敏处理(隐去个人的姓名等敏感信息),依然可以进行反向脱敏,还原出个人的完整用户画像。
什么才是个人隐私信息的正确打开方式、使用方式呢?
梁嘉琳
读者
必须由密切接触者、疑似感染者个人主动提出共享隐私数据。在满足个人数据确权的前提下,政府才能允许第三方开发者获得该隐私数据。如果第三方开发者通过合法途径基于该隐私数据获利,那么产生数据的个体也应该获利。
欢迎广大读者关注“健康智荟”公众号后,在对话框向编辑部留言,我们将不定期刊发精彩留言!感谢宝贵留言,希望百家争鸣,推动大健康行业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健康智荟编辑部
往期推荐
1.学者:打通疾控中心与医院壁垒,留住优秀公共卫生人才(文末分享数据隐私报告)
2.独家 | 向“空降”湖北的王贺胜等同志反映:疫情危机与对策
4.独家 | 一批中西药抢在疫情应急审批期间上市,这样好吗?
学术交流
梁老师 23317472(微信号)
授权转载
龚同学 Aimhunter(微信号)
联系研究成果团队
本文作者团队
加入读者社群
请长按扫码
点亮“在看”,与更多人分享你的看法